蒋介石授予阎锡山、冯玉祥一级上将军衔,为何却无视龙云、刘湘?
一、二十九位一级上将名单。
1935年伊始,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何应钦着手对国民革命军的军衔体系进行整饬。此举的初衷,旨在……陆军官阶过多,不符尊重名器之理。”。
此说法绝非蒋介石无端生事。毕竟,所谓的民国时期,亦涵盖北洋时期、北伐时期等多个阶段。因此,当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得胜利,表面上实现了对江湖的统一后,他却发现国民革命军中的军衔各式各样,缺乏一套统一的规范。
譬如他在中原争霸中的两位劲敌,“同武上将军”阎锡山与“扬武上将军”冯玉祥,尽管都拥有上将军的荣誉,但这一称号却是源自北洋时代。蒋介石已成为掌权者,又怎能继续沿用北洋时代的旧例?是时候进行变革了!
蒋介石便示意何应钦着手整理军衔制度。果不其然,何应钦动作迅速,于1935年3月便制定了《特级上将授任条例》和《上将任官施行条例》,并明确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最高长官为特级上将。显而易见,这位特级上将的身份非同寻常,独此一人,自然而然,他的归属只能是蒋介石!
在特级上将蒋介石的统率之下,更设有八位陆军一级上将。他们分别是: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这一串名字,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各自在民国风云变幻的年代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调元、何成浚、朱绍良、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万福麟、何键、白崇禧、刘镇华、顾祝同、商震、傅作义、徐永昌、于学忠、杨虎城、蒋鼎文、龙云、徐源泉等,均为我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
至1935年,经过一番整顿,国民革命军将领中,一级上将共计二十九位。其构成包括:特级上将一席,一级上将八席,二级上将二十席。
二、哪些上将被称为“地方王”?
审视现今这份由二十九位国军上将组成的名单,蒋介石高居其上,独占特级上将之位,无人能够置喙。然而,当目光转向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的行列时,一个明显的疑问便跃然纸上。让我们首先聚焦于这八位一级上将。
阎锡山称山西王。
冯玉祥称霸西北。
张学良被誉为东北王——虽这称号,不及他父亲张作霖那般霸气十足,却也实至名归,无可挑剔。
自黄埔军校时期起,何应钦便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始终位居辅佐之位。加之他主掌军衔整饬,此举无疑彰显了他在一级上将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旨在稳固蒋介石的权力根基。
李宗仁被誉为广西王。
朱培德在当时堪称蒋介石麾下的首席猛将,在中原大战中肩负第一路军总指挥的重任,全力以赴地支持蒋介石,成功击败了阎锡山与冯玉祥。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选,与何应钦肩负着相同的使命——保卫蒋介石——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朱培德不幸病逝后,蒋介石悲痛欲绝,甚至亲自为其守灵。
唐生智称霸湖南。
陈济棠,南天王。
换言之,在国军八位一级上将中,竟有六位被称作“地方王”。这似乎揭示了蒋介石授予一级上将的潜在逻辑。然而,稍作停顿,待查阅二级上将名单,却又发现其中亦涌现数位“地方王”,尤以以下三位最为引人瞩目。
第一位:韩复榘,被誉为山东之主。位居次席的是刘湘,四川的统治者,世人尊称其为“四川王”。而第三位,龙云,以“云南王”之名响彻云贵高原。
为何这三位被誉为“地方王”的人物,未能跻身一级上将行列,反而被蒋介石忽视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得从西北系(即冯玉祥系)的历史说起。
民国史上的西北系,亦即冯玉祥系,其战斗力素来勇猛非凡,这一特质亦在当时的二十九位一级上将名录中得以体现。
西北军中的瓢把子冯玉祥,荣膺一级上将之衔。二级上将行列中的韩复榘、宋哲远、刘镇华、杨虎城,往昔均隶属冯玉祥麾下。
韩复榘虽被誉为山东之主,却不敢与昔日上司冯玉祥平起平坐。若他得以提升,那么傅作义(阎锡山麾下)和于学忠(张学良部下)是否也会相应晋升?更不用说,白崇禧在二级上将行列中,心中或许早已满腔不忿。
即便冯玉祥、阎锡山与张学良均表示同意,蒋介石也绝不会应允。看吧,中原大战的所谓胜利究竟表现在何处?别忘了,何应钦与朱培德这两位一级上将的任命,便是这种胜利的明显体现。
再进一步而言,韩复榘之所以能够获得“山东王”这一称号,实乃因其背叛冯玉祥,转而投靠蒋介石所致。故而,即便韩复榘自诩为“山东王”,即便他自比“混世魔王”,他也绝无可能跻身一级上将的行列!
经过韩复榘的淘汰,目前仅剩云南的龙云和四川的刘湘两位势力。他们与冯玉祥、阎锡山、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地位相当,却同样被排除在外。这其中的原因,得从北伐战争的历史说起……
三、为何龙云、刘湘未提及?
蒋介石得以在名义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全赖于他领导的两次北伐战争,成功击败了北洋军阀势力,并最终取而代之。因此,在1935年对国民革命军进行军衔整顿之际,务必彰显北伐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
首度北伐战役,即国共两党携手共进的时期所发起的那场战争,不仅以蒋介石担任北伐军的总指挥而闻名,同时亦汇聚了北伐八大军长的英勇才智。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瞧一瞧,那四位显赫的将领: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唐生智,在1935年荣升为一级上将的宝座!
至于第二次北伐,它发生于1928年,此时国共两党已分道扬镳。此次北伐的焦点直指奉系军阀张作霖,由四大集团军总司令携手联合发起。
分别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以及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蒋介石更被任命为全军总司令之职,而何应钦则肩负起参谋总长的重任。
此次北伐之战,一举将张作霖驱逐出北京城。不久后,在皇姑屯,张作霖不幸遭日军炸弹袭击而丧命。张学良随即发出通电,宣布停止战事。到了1928年年底,他又向全国发布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更换旗帜,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作“东北易帜”。
且观此番北伐之将领名录,四大总司令之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均已晋升为一级上将。东北的统治巨头张学良,因其主动易帜,此举亦堪称一大功绩——况且在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亦对蒋介石予以有力支持。
换言之,至1935年,那八位国军一级上将均曾在北伐战役中贡献卓著,功勋显赫。相较之下,云南的龙云与四川的刘湘两位地方势力领袖并未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自然难以得到蒋介石的重视,难免被降至二级上将之列……
热点资讯/a>
- 躲了三年没出手,美国才懂:中国这笔“冷静账”真不亏
- 歼-16带头,大陆5小时集结38架次军机进逼台岛,台军竖起导
- 蒯曼晚宴狂炫甜点,莫雷加德搞怪抢镜!国乒男队集体溜号加餐真相
-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 高股息红利股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