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登辉曾为中共地下党员,李敖掌握其背叛革命的证据
一开始,台湾问题就不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多年来,中共一直在为改善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不断努力,双方同胞也在80年代逐渐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可是,李登辉却选择逆着大势行事,毫不顾忌地搞出了一系列分裂国家的行动,成为西方势力的帮凶。这让本已渐渐显现和平迹象的台湾海峡,又一次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叛变的李登辉
可以说,李登辉受到日本殖民时期“皇民化”教育的影响挺深的,他把日本当成了荣光,反而看不起自己祖国。
1923年,他出生在台北市,那会儿正值日寇殖民时期推行“改姓名运动”的时候,李登辉的第一个名字叫“岩里政男”。从小,他对日本的文化就挺有好感,感觉像是一种迷恋似的。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文化,渐渐迷上了的李登辉在1943年考上了日本帝国大学的农业经济系。
那会儿,他对日本的《古事记》、《源氏物语》等作品都挺熟悉的,甚至在日语考试里还能拿满分。在二战那个时候,李登辉在日本的生活肯定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熏陶,他也坚决愿意加入日军,毫不隐藏地说过:“就算战死也毫不后悔。”
从这个角度出发,二战期间的他已经算是真正的彻底叛国者了。
还没等他怎么打拼呢,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台岛也又回到咱们中国人手里。当时负责这块地方的是国民党政府。
国民党政府也清楚,之前日本在这块地方搞了很多殖民教育,为了让大家的生活逐步回归正道,他们在当地灌输了不少属于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观点。李登辉得知这些事儿后,可是气得不行。
那会儿的他,除了种族血统以外,已经完全变成了个地道的日本人。
日常在家跟家人聊家常,他都用日语讲。多年以后,他在自己写的书里写到:22岁以前,我都是日本人。
不过,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曾经加入过中共台湾地下党。
早些时候在地下事情中打拼的老前辈提起过:“李登辉这人,曾经两次加入中共地下党,结果都退出了。”
1995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稿子里也提到过这事。
据李登辉自己说,早在日本念书时,他就看了不少书,其中有《资本论》,这也帮他隐藏了自己的真实用意。
日本战败之后,李登辉也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表现得太明显,平时在外面表现得挺低调的。所以,有个地下党员发现他好像“读马列经典”挺投入,再加上年轻些,觉得他实际上可以作为发展的对象。
李登辉也点头答应了,毕竟他本来就对国民党有些不满。到了1946年9月,他跟吴克泰详细说明了自己想加入地下党的想法,还根据当时发展党员的规定,写了一份自传来证明自己。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没有被派发什么特别的重要任务。
到了第二年,李登辉突然说“有人有野心”,还表示自己会守口如瓶,不会透露过去知道的所有秘密,也请求地下党组织帮他保守这段特殊历史的秘密。之后,李登辉再也没提过这段事情。
令人纳闷的是,这一年李登辉居然又加入了新民主同志会。
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新民主同志会其实是中共在台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经常搞一些活动,李登辉就跑去凑热闹。那次活动上,有几位年轻的进步派提出“集体入党”,李登辉刚刚退出党,又怕被人觉得不合群,干脆自己又重新办了入党手续。
没过多久,李登辉又决定退党,理由很简单:觉得和党组织的生活不太合拍,也不愿意受党规党纪的约束。
这段加入和退出党的经历是李登辉唯一愿意承认的,他一直在试图让大家相信:这是出于无奈的选择。
从这段历史里看,李登辉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梦想,他第一次加入党的初衷也不过就是为了对抗国民党。
1949年,几乎所有在大陆的国民党高层败将都跑到台岛上了,这里的国民党实力一下子变得特别强大。蒋介石作为他们的领袖,也打算借助美国的帮忙,把这个岛当作跳板,等待时机反攻回去。
蒋介石再次搬出了他在大陆时惯用的那一套:大规模查缉和逮捕与共产党有关的人。
挺可惜的,李登辉就在4月被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和唇枪舌战,最终当局还是放他走了。
李敖在查阅李登辉这段历史时这么评价道:“他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变节者,靠出卖同志一步步爬升,实在太丢人了。”
他心里的野兽一直被李登辉压制着,可为了活命,他只得走上了新的留学道路。
1952年他获得了爱荷华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十几年后又取得了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博士学位,一下子变成了农业领域的专家。
在国外留学期间,既学到了农业方面的知识,也接受了美式教育,这反而让他对日本的感情更为深厚。当时战败后的日本像是被美国牵着走,几乎没有自主权,美国对日本的批评也没有那么多。
那段时间,他曾经和“台独”分子有过密切接触。相比那些高呼口号的激进派,他更清楚怎么躲藏和自我保护,这一点从李登辉过去的经历中就能看出来。
凭借脑袋里的农业学问,他写出了《农业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这篇文章,那正是他的毕业论文。而就是这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叛徒,活该遭报应。
有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国民党以后,李登辉变得更低调了,那些不了解他过去经历的人根本就猜不到他的真实心思。
国民党的官场本身就乱哄哄的,再加上蒋家父子的威势非常厉害,弄得下面的官员们互相角力。这座人口不少、资源又紧张的岛屿上,大家都为了将来的生活拼命争斗,不留余地。
这时候,李登辉决定走一条不同的竞争策略:坚持不主动行动。
他的谨慎态度让蒋经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李登辉在见到蒋经国时,屁股只敢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也能随时有机会站起来。
到1972年,他被蒋经国拉进了“阁”,慢慢地就变成了国民党里面的骨干分子。
蒋经国的思想基本延续了父亲蒋介石的路子,他们都不愿成为历史上的罪人,但李登辉却不一样了。蒋经国曾以为自己的言传身教能帮李登辉摆脱“皇民化”的影响,可实际上,李登辉藏得太深,蒋经国的教育根本没法奏效。
蒋氏父子在位的时候,那些搞分裂的势力都被狠狠地打击压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蒋经国挑选接班人的时候,肯定得符合这些条件才行。
一想到李登辉面对蒋经国时那小心翼翼的模样,真是毫不奇怪。他早年看过的那些书,也完全能在蒋家人面前巧妙地蒙混过去。
在外头,李登辉到哪都说自己是“蒋经国的学生”,可实际上,他一直在背叛蒋介石,还和“台独分子”暗中勾结。
到1978年,蒋经国在台岛上的权势达到顶峰,李登辉当上了台北市长,不久又升职成了国民党中常委。
这个时候,大家都能看得出蒋经国其实是在用心培养李登辉。
那时,李登辉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书本里,搞政治的事儿他压根儿驾驭不好,常常忙得焦头烂额。蒋经国却屡次放他一马,还会时不时跑到李登辉家里聊天,谈谈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981年,李登辉当选为台湾省主席,那时候的他,已经越来越接近“巅峰”了。
有国民党党外的议员要李登辉公开对“台独”态度,李登辉挺直腰杆一说:“中国的历史没有抛弃台湾省,台湾省怎么能离开大陆呢?”
这句台词被报纸上的蒋经国看到,那会儿蒋经国还挺满意的,连连点头,连续说了不少个“好”。
李登辉能跳多高,完全看蒋经国想让他跳多高。
谁又会想到,蒋经国居然只活到1988年。
蒋经国突然去世一事,让台岛上的权力一时间变得空白。在台湾地区的宪法规定下,李登辉就这么顺势接了班。
他一开始就开始演戏,只是拿个农业专家的帽子当成掩饰,能在蒋经国面前表现得那么自然的人,肯定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
在1990年前,李登辉常常到蒋经国的陵前祭拜,表示自己的忠诚和敬意。
台湾的老百姓们还以为这个蒋经国亲定的接班人会循规蹈矩地带大家走向和平,但实际上情况完全出乎意料。
在那个转折阶段,李登辉看似在强调自己“继承蒋家父子的遗志”,实际上却正悄悄为将来的个人发展做着准备。
等到李登辉羽翼渐丰、大家都觉得他不可能搞“台独”的时候,1999年,他在接受德国之音采访时却抛出了“两国论”,这一下子让两岸的同胞们都愣住了。
难不成就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吗?
这会儿,才有人仔细整理他以前的所有经历,才发现他藏得那么深,而且他的心思几乎骗过了大伙儿。
按严格的说法,李登辉算得上个文化怪异分子,早在几十年前就宣称自己是日本人,这种人连汉奸都算不上,纯粹就是个偷窃的贼货。
当初蒋经国在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選擇了李登輝,可是在90年代末期,大陸因為改革開放,經濟全面飛躍,原本是兩岸和平交流、共同進步的關鍵時刻,但李登輝卻靠自己的一己之力,讓台灣地區停滯不前。
大家也都體會到了生活的難處,甚至連衛生紙都得搶著買,遇到民眾的不滿時,李登輝卻急忙依靠外援,比如日本,或者美國。
到這裡,李登輝已經徹底變成了罪人,注定要被牢牢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可是,日本並不打算這麼快把事情鬧大,李登輝想去日本,最後還是以看病的理由才拖著成行。
美国也觉得李登辉本人就挺惹事,不过在台湾那个环境,没有了美方的撑腰,李登辉的政治路子也差不多到头了。
他最终跌到众叛亲离的地步,但这也对国民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他这么折腾一番,把国民党的境况搞得十分难堪,也直接引发了之后国民党的垮台。
到最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争夺权力的团体,本来就有内部裂痕的麻烦,这一下李登辉一搅和,情况变得更糟。后来大家才意识到,他的真正目的就是搞垮国民党。
想必,他对台湾地区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带来的心理创伤和负面影响,恐怕要好几代人才能够彻底抚平。
参考资料
1.李登辉口述加入共产党始末 称早年怀热血理想 环球网
2.变节的李登辉 全国新书目
热点资讯/a>
- 躲了三年没出手,美国才懂:中国这笔“冷静账”真不亏
- 歼-16带头,大陆5小时集结38架次军机进逼台岛,台军竖起导
- 蒯曼晚宴狂炫甜点,莫雷加德搞怪抢镜!国乒男队集体溜号加餐真相
-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 高股息红利股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