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88彩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叫毛主席“大哥”的马夫,建国后到北京旅游,想找毛大哥要点钱

点击次数:68 发布日期:2025-10-10

【前言】

从古至今,人们凑到一块儿,特别是喝上几杯小酒之后,就到了说大话的时段。

这个人吹嘘我家祖辈出过名人,那个人炫耀自己和某位领导有交情,反正一点点小事都能被他们添油加醋说成天大的事儿。

像在1959年,有个去北京的旅游团,团里有个叫王天相的游客,跟同行的伙伴夸口说自己和毛主席很熟。

他甚至直接称呼毛主席为“大哥”,还说等到了北京,要是手头钱不够花,还能跟“毛大哥”借点路费呢。

一起同行的人都觉得王天相是在说大话,可到了北京,他还真找了个导游问去中南海怎么走。

还拍着胸口打包票,说他的"毛大哥"就住在东南海那边,摆出一副马上要去串门的架势,这时导游才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劲。

导游细细地问了王天相,想知道他和口中那个“毛大哥”是怎么认识的。这一问才发现,王天相似乎真的和毛主席是老相识了,这到底是啥情况呢?

【毛主席的马夫】

王天相家里兄弟姐妹有八个,他排行第五。1933年的时候,机缘巧合,他和三哥王天德一同加入了红军。

那时王天相都三十好几了,打仗时他算个新手,可过起日子来,他早就是家里能扛事的主心骨了。

他作战时勇猛无畏、毫不退缩,迅速积累了不少战功,也结识了许多人,没过多久就当上了班长。

后来在长征途中,王天相因为曾帮地主放过牛马,而且他年纪也不小了,很会照顾人,组织就把他调到了毛主席所在的特务团,让他去当个马夫。

如今一提到马夫,人们往往立刻联想到古装剧里那些做苦力的奴隶或下人,可红军那会儿,当马夫可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那时我们队伍里的马夫,不光要管马匹的吃喝拉撒和日常照料,还得懂点驯马技巧,以及怎么预防和治疗马病。

他们得保证马儿在长途跋涉和打仗时都能精神饱满,特别是长征那会儿,行军那么艰难,马和养马的人都特别关键。

王天相没上过多少学,可他这人就是直来直去,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爽快劲儿。

组织安排他上战场,他便毫不犹豫冲在前头,奋勇杀敌;后来又调他去特务团,给毛主席做马夫。

他不光把主席的马养得膘肥体壮,还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确保毛主席安然无恙。

听说,有次行军时,毛主席骑的马差点踩到地雷,王天相不管自己安危,直接用身子压住马头,让马前腿换了个地方踩,这才保住了主席的安全。

这份同甘共苦的情分,使得王天相在毛主席心中刻下了难忘的印记。

而且主席平时跟人相处特别亲切,没过多久,他就跟王天相互相称呼“毛大哥”和“王老弟”了。

【“穿山甲”的诨号】

长征路上,艰难和困苦如影随形,每时每刻都在磨砺着战士们的意志。

不过,偶尔休息的时候,战士们也会暂时把肩上的担子放一放,聚在一起,听领导们聊聊革命故事,或者搞点简单的娱乐,让战争带来的压力小一些。

王天相所在的特务团,因为离得近,常有机会和毛主席一起活动。日子久了,主席便风趣地给身边的警卫员都起了个外号。

王天相平日里看着有点“傻乎乎”的,可一到打仗的时候,脑子转得飞快,行动也特灵活,毛主席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穿山甲”。

军队里人多,要是直接叫名字,可能会让人觉得生分,也不容易记住。

外号通常简单好记,常和个人的本事、脾气或长相挂钩,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叫法。

这不仅能方便士兵们相互交流,还能让他们迅速在部队里树立起自己的特别形象,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所以,哪怕王天相已经退伍,每次跟别人聊起自己的革命经历时,总要提提毛主席给他取的那个外号,还忍不住炫耀一番。

抗战打响后,王天相被派去八路军129师385旅当兵,后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投身到了淮海、平津等大战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才告别军旅生涯,回到故乡过起了普通日子。

但毛主席却一直记着这位“王老弟”,1956年,他在武汉视察期间。

还专门打听了王天相的状况,并且在下班后,特意抽空去招待所跟他碰了个面。

主席会见王天相,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同时也是在给其他战士们传递某种信号。

参与革命的每个成员都至关重要,他们的付出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想去找“毛大哥”借钱】

在时光的洪流里,毛主席始终以他亲切随和的性情和诙谐有趣的言语,收获了无数人的爱戴与敬重。

在长征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和王天相结下了铁打的革命交情,这份情谊在王天相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抗日战争打响后,王天相不再跟随毛主席转战各地,可他心里对毛主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长征路上喊“毛大哥”的那段时光。

就连1956年那次见面时,毛主席的说话做事风格还是跟以前一模一样。

所以,当1959年王天相有机会前往北京时,他带着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单纯和质朴,满心认为毛主席就住在中南海里。

他若是清楚中南海怎么走,那去看望“毛大哥”,就跟过节回家看亲人一样,既简单又平常。

但导游心里明白,中南海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他也没有特别硬的关系,能让毛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中,专门抽出时间来会见王天相这位“王老兄”。

最终在导游的再三劝解下,王天相才打消了去看望“毛大哥”并向他借些钱的念头。

回家的时候,王天相满心惋惜地说起这次去北京的事,嘴里一直念叨着:没见到“毛大哥”,真是太可惜了。

【结语】

王天相在当地工作时,由于他为人直率,有时说话做事不太得体,也曾因此受到过别人的提醒和组织的处分。

或许是有关单位念及毛主席的情分,又或者有些事深挖下去会有争议,归根结底还是看心意而非表面上的责难。

王天相这人实在又坦率,让人不由心生敬佩,很难对他心生怨恨。所以,尽管他这一生有些小争议,但组织给他的那些处分,最后都没怎么执行就撤了。

1979年,王天相离世后,被安葬在了本地的烈士陵园里,当地的报纸也刊登了他去世的消息。

靠着“毛大哥”的名气,王天相这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浅浅的一笔。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