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猛增30倍,基金生力军进场要超预期!
最近基金二季报陆续披露,一组数据让我这个老江湖都惊掉了下巴。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规模从3596万元飙到11.32亿元,增幅超过30倍!同泰产业升级混合更夸张,规模从1万元暴涨到1.45亿元。这哪是增长,简直是坐火箭。
一,自我加强的风潮
但你知道吗?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两个关键信息:第一,业绩好的基金确实能吸引资金;第二,基金经理们正在疯狂调仓。长城医药把权益仓位从72.48%提到75.89%,重点加仓创新药;同泰远见混合更狠,权益仓位从78.65%提到85.74%,全押北交所。
基金规模暴增,背后就是投资者偏好。现在没有哪个基民认为,某个基金经理能够长期获取稳定收益,但却相信,某些板块,未来几年确实很稳。而这是一种风潮,注意有人这么信了,买基金,基金就要去买入,结果果然涨了,然后更加坚信一步,持续加码,预期自我加强。
当基金出现这种自我加强的时候,散户的焦虑肯定越来越多。
二、散户的焦虑从何而来?
说到散户,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焦虑。持仓涨了纠结卖不卖,跌了纠结割不割,赚钱了怕回吐,亏钱了怕深套。这种焦虑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着投资者的判断力。
来看个活生生的例子。华东医药和神州细胞前段时间都涨得不错,但在6月18日市场调整时表现迥异。通过量化数据可以看到,两只股票都出现了"空头回补"(就是之前做空的资金开始买入),但本质完全不同。
神州细胞的回补有"机构库存"数据支撑,说明是机构在主动买入;而华东医药的回补没有机构参与,只是短线资金在折腾。结果呢?神州细胞后来强势反弹,华东医药继续下跌。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用了这么多年量化工具,我最大的感悟是:市场就像个多层蛋糕。消息面是最上面那层糖霜,技术分析是中间的奶油,而量化数据才是底层的蛋糕胚。不搞清楚底层逻辑,再漂亮的糖霜也撑不起整个蛋糕。
现在回头看那些规模暴增的基金,他们的调仓方向其实早就反映在量化数据里了。创新药、北交所这些热点,不是基金经理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市场偏好的自然选择。普通人该做的就是:
少看消息多盯数据
关注大资金的真实动向
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工具
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
记住,在这个市场里,散户最大的优势不是资金量,而是灵活性。当你学会用数据看透机构的把戏时,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这就是量化数据的价值——它能告诉你谁在真正主导行情。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点资讯/a>
- 躲了三年没出手,美国才懂:中国这笔“冷静账”真不亏
- 歼-16带头,大陆5小时集结38架次军机进逼台岛,台军竖起导
- 蒯曼晚宴狂炫甜点,莫雷加德搞怪抢镜!国乒男队集体溜号加餐真相
-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 高股息红利股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