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体点名虐猫者“声誉扫地”:事业受挫、前途变糟
分数那叫一个高,妥妥拿到了“铁饭碗”的资格。
可眼前这份大好未来,真能冲淡那近二十只猫的冤魂,抹去那些刻骨铭心的冷血吗?
2025年夏天,广西桂林平乐县一张公示名单把苏志鹏这个名字连带着他的那些糗事,直接推到风口浪尖上……
在那份事业编制的拟录用人员名单里,苏志鹏的名字正好列在“同安镇便民服务中心”那个岗位的最前边。
笔试成绩高达199.5分,面试分数也有84.3分,整体表现挑不出一点毛病。
这些冷冰冰的分数,原本就是一张带你奔向好日子的“车票”啊。
可网络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差不多名单一出来,网上跟苏志鹏有关的“旧账”就被立马翻了出来,这桩网络上一直被人议论的黑历史又被拎上了台面。
这回曝光的事,正是关于虐猫这一块。
一看那毕业学校是“华中农业大学”,再瞧这名字,网友们几乎立马就拼凑出真相了。
他,就是前段时间让整个网络都沸腾起来的校园虐猫事件的当事人。
一张官方成绩单上满是高分,另一边却有份带着血腥味的民间黑名单。
两份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同时放在眼前,难免让人琢磨:咱们其实想要的是哪种“人才”哩?
时间转到2024年秋冬,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气氛中飘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味道。
有不少流浪猫,前赴后继地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死状。
看着它们,身上看不出啥伤口,就那样僵成一团,静静倒在角落里。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可能是意外或者得病了。
一直到有人在监控画面里发现了苏志鹏的出现。
挺多人光听说他折磨猫,却不清楚他到底有多狠心,多无情。
那绝不是所谓的手滑,也不是啥青春期一时冲动。
华中农业大学那会儿正值秋季,学生们精心照顾的几只流浪猫,像“胖虎”、“小包子”这些被大家亲切喊着的小家伙,陆续遇害。
有的猫咪肾脏坏了,有的肝脏受了伤,抽搐着走完了最后一程。
最吓人的时候,就是那只名叫“笑笑”的猫。
被人看见的时候,这猫四条腿死死地被胶水粘在地面上,挣脱不了,最后就在无助中慢慢饿死了。
这事儿的主谋,正是这位苏同学。
他觉得猫太闹心,就把药片磨成粉,加了点水,搅到猫粮里去了。
更让人背脊发凉的是,他竟然把这些残忍的事情写成《打野日记》,还在网上自得其乐地到处晒。
这家伙还混在那些喜欢猫的学生救助群里,装模作样地打听猫咪去哪了,心里却乐呵呵地看着大家因为他的“行为艺术”忙得团团转,还时不时阴阳怪气地冷嘲热讽。
被同学撞见逮猫时,他脸上丝毫不带慌张,张口就来瞎编,等人一走,猫咪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见着回来过。
这种操作,早就不是随便用“犯错”这俩字就能马虎带过的。
这就是一出预谋已久的屠戮,更像是一场自鸣得意的秀,透着对那些弱小生命毫无怜悯、毫无敬畏,甚至拿来当成消遣的心态。
事情一爆出来,学校直接给了他“严重警告”的处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都专门报道过这事。
这按说就是他为自己狠心举动买的单,也成了他人生记录里抹不去的晦气一笔。
谁能预料到,这点黑历史,还没捂热乎呢,就被一份抢眼的成绩一把盖住了。
一说起桂林市的考察名单,大家脑海里蹦出的,立马就是华农那档虐猫闹剧,风波一下子就闹开了。
气头上的网友们,纷纷跑到招聘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所有公开渠道发泄不满,场面一度炸开了锅。
举报信一封接一封地把人社局邮箱塞得满满当当,电话那头几乎没停过,社交网络的评论区也是热闹得像赶集一样,大家都在讨论这事。
带头发声的,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的老学长们。
他们对整个事情的经过,还有其中的不堪,比谁都明白得很。
他们像是齐心协力发出了带点悲情的呼声,只为了拦住他们觉得“不好”的东西,别让它混进公共服务这摊子事里头。
吵来吵去就为了一件事,大家都在琢磨:要是有人对小生命一点都没心软,甚至还觉得折腾它们挺有意思,这样的人,真能在“便民服务中心”给老百姓办事?
想把便民服务做好,光有办事本事还不行,得拿出点同情心、耐性跟善良来才是。
一个能笑着下毒的人,谁敢相信他面对大家的诉求时,心里头不会一样冒出那股子烦躁和坏心思?
心理学层面老是被拿来熬,研究发现虐待小动物的人,往往心肠冷、没有同情心,还带点变态的操控欲。
所以呀,大家的担心确实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其实,也有不少人持着不同的看法。
媒体人胡锡进发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觉得社会还是应该给那些犯了错的年轻人一次重新来的机会,别一下子就把人彻底否定了。
不光是这样,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曾当众发声:
谁还没点错呢!虐猫这事儿,谈不上啥不可原谅,兰大应该让年轻人再有个成长的台阶嘛。
可这点点“宽容”的声音,没过多久就被更强烈的质问给压了下去:让他有机会,那些被害的小生命谁又替它们争个机会呢?
给他安排去为大家服务,这要是下回他又对谁“不耐烦”了,群众怎么能安心啊?
架不住外头议论声一浪接一浪,官方部门不得不出来亮个相、表个态。
6月30日,官方直接把名单里的苏志鹏点了名,确认他就是虐猫事件里那主角。
搞得大家都紧张兮兮地盯着后续,等着结果落地。
7月1日,招聘方发出公告,说是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苏志鹏不达标,招聘条件没踩线,所以把他拟聘资格给取消了。
“不符合招聘条件”这几个字,别看表面云淡风轻,其实说得挺切中要害,点到了实处。
它并没有直接抛出“你因为虐猫被拒绝”的话,这样一来,巧妙地绕开了“要不要给人犯错机会”的道德拉锯。
这几个字,分量真不是一般的重。
公职人员可不是单纯代表自个儿,这是政府的门面,更是老百姓信任的保障哩。
公职人员干的活儿,就是帮咱老百姓排忧解难,把社会上最起码的温情跟规矩传递下去。
咱可以琢磨琢磨:要是有人能一边笑着给猫粮下毒,这样的人要是手里捏着点权力,碰上那些上门求帮忙、日子还更难的老百姓,指望他有多大的善心和体贴,怕是有点悬。
分数指的是能力,品行讲的是道德修养。
这回被拒,其实就是跟大家敲了个警钟:咱选公务员或者干部,业务本事固然要看,可作风好坏才是真正的基石。
“德行”和“才华”之间的那点事,这下算是明明白白地摆到了大家眼前,真没啥可争的了。
像这种老要跟人打交道,特别考验好心肠和耐性的工作啊,那“德行”可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人品过关了才有资格干这活。
你成绩再高,可你在人品这道坎上,可是一点都没及格,连空白卷都敢交。
苏志鹏的名字不见了,名单上已经找不到他,这事儿算是翻篇了。
他虽然把这份工作弄丢了,可还握着从头再来的机会,不是啥都没了。
社会那么广阔,总有一些不用老是和人打交道、共情的工作,能让他有个落脚的地方。
只是这条道,因为他毕竟成了“全国名人”,所以走起来特别费劲。
可现在这已经算不上啥大事了。
关键在于,这事就像把刻刀,直接在那块众目睽睽的石碑上划拉下一条谁都默认、但比明文还结实的规矩:
一个人的品行,尤其是那些已经踩到了社会红线的举动,其实早就算进你找工作那份档案里头去了。
这东西眼睛瞅不着,手也碰不着,可偏偏比哪张纸上写的都管用。
题海战术有用,知识能快马加鞭,可做人的底线和内心的善念却没法临时抱佛脚。
信息这么透明的时代,你做啥都像是在白纸黑字上签了名,哪天都可能被人翻出来看看。
这里其实不是在说什么网络暴力,更不是讨论大家心是不是大,这事啊,核心就卡在“匹配”这俩字上。
你骨子里的那点人性,跟你憧憬扮演的社会角色,到底合不合拍呢。
热点资讯/a>
- 躲了三年没出手,美国才懂:中国这笔“冷静账”真不亏
- 歼-16带头,大陆5小时集结38架次军机进逼台岛,台军竖起导
- 蒯曼晚宴狂炫甜点,莫雷加德搞怪抢镜!国乒男队集体溜号加餐真相
-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 高股息红利股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