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刘伯承缺的那位副司令,为什么不是陈赓?
解放战争里,刘伯承元帅最缺的其实是个分管作战的副司令。按说这么大的野战军,刘帅身边咋能没个得力副手呢?其实有合适人选,就是陈赓大将,但为啥一直没任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咱得掰开揉碎了讲。
一、陈赓为啥没当上野战军副司令?
提起陈赓,军迷们都爱叫他“旅长”,这称号可是当年日军认证过的,含金量十足!作为十大开国大将之一,除了十大元帅和粟裕大将,其他将领还真没几个能稳压他一头的。刘邓麾下猛将如云,像徐向前、滕代远、王宏坤这些资历老、战功高的将领都不少,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陈赓。
按说陈赓这么能打,综合能力又强,为啥解放战争初期没当上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副司令呢?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原因:
1.太岳军区的独特地位
陈赓是晋冀鲁豫部队里最早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抗战时他带着386旅开辟太岳军区,不光管着自己的部队,还统一指挥薄一波的山西青年决死一纵队。当时阎锡山老搞摩擦,陈赓带着两支部队硬是把鬼子和阎军打得满地找牙。到了黎城会议后,陈赓更是身兼三职——太岳纵队司令员、太岳军区司令员、386旅旅长,麾下兵力相当于后来的主力纵队规模。这种地位在八路军里那是独一份!
刘伯承原本有个大计划:要是陈赓能一直这么发展下去,晋冀鲁豫边区说不定能像115师发展出山东和晋察冀根据地那样,再搞出一支超厉害的战略力量。照这个势头,刘邓大军南下时陈赓很可能升任副司令。
2.中央战略的调整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陕北形势吃紧,中央急需调兵保卫延安。陈赓的部队被定为战略兵团,直接归中央指挥,专门对付胡宗南,他自然没法去野战军当副司令了。第二,太岳军区和4纵找不到能顶替陈赓的人。王近山虽然厉害,但6纵更需要他;郭天民要是没去晋察冀,倒是个合适人选,可造化弄人啊!
二、中野时期,陈赓的地位无人能及
陈赓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任职经历也很传奇:1945年当太岳纵队和4纵司令员,1947年成了陈谢集团书记(相当于兵团司令),1949年升任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谢集团可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野战兵团,从部队实力到作战任务,那都是标杆级的。
早在陈谢集团正式成立前,4纵就经常独当一面。比如临浮战役,陈赓用一个纵队加一个地方旅,硬扛胡宗南三个旅,还从中“挖”出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1师第1旅,一仗把它全歼了!这一仗有多牛?
打了胡宗南的脸:胡宗南之前派6个旅围攻陈赓都没占到便宜,这次又加派4个旅,结果还是被揍得灰头土脸。他给部下印的小册子上写着“陈赓部队战斗力很强,接触时必须小心”,可他的军官根本没当回事,被俘的团长甚至以为对面指挥官是徐向前。
确立陈赓集团地位:刘邓大军东进后,晋南基本交给陈赓。要是时间够,他说不定能像聂荣臻那样搞出个大根据地。虽说后来形势变化快,但陈赓的地位还是甩其他纵队司令好几条街。
敌我战斗力对比:“天下第一旅”是全美械装备,主官军衔高得离谱(旅长黄正诚是中将,团长都是少将),可在陈赓的两个旅面前,照样被吃得干干净净。套用《亮剑》里李云龙的话:“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三、4纵在中野能排第几?
太岳纵队一开始有10旅(周希汉)、11旅(李成芳)、13旅(陈康),后来又加上24旅改称的12旅,成了中野实力最强的纵队。1947年底甚至一度有5个主力旅,堪称“全军第一纵队”!
军迷们总爱讨论中野哪个纵队最牛。3纵、4纵、6纵都很厉害,但6纵算后起之秀。3纵底子厚(太行军区刘帅亲自带出来的),陈锡联又特别能打,单论纵队级别的作战效率,3纵确实比4纵强那么一丢丢。
但4纵有自己的特点:
-既猛又巧:猛就不说了,周希汉那可是猛将中的猛将。巧呢?比如临浮战役前,陈赓通过俘虏的电台台长和报话兵摸透了胡宗南的通讯规律,直接把“天下第一旅”从敌人包围圈里“挖”出来吃掉。这种“巧劲”其他部队可学不来!
-战略眼光独到:陈赓虽然兼着4纵司令,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指挥两个以上纵队作战。像“豫西牵牛”,他用少量兵力把李铁军的3万美械部队耍得团团转,最后一举歼灭。这种从战略层面设计作战的能力,3纵那种“硬桥硬马”的打法可比不了。
不过4纵的战斗力也丝毫不虚3纵。淮海战役时,陈赓带着4纵正面阻击黄维兵团——那可是国民党装备最精良的兵团!4纵在浍河防线死死顶住,让18军寸步难行。两位黄埔一期生的对决,陈赓笑到了最后!
说到底,刘伯承缺的这个副司令,非陈赓莫属。只可惜中央战略需要和人事安排阴差阳错,没能让陈赓更早站到刘帅身边。但即便如此,陈赓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和传奇经历,那也是大写的“牛”!
热点资讯/a>
- 躲了三年没出手,美国才懂:中国这笔“冷静账”真不亏
- 歼-16带头,大陆5小时集结38架次军机进逼台岛,台军竖起导
- 蒯曼晚宴狂炫甜点,莫雷加德搞怪抢镜!国乒男队集体溜号加餐真相
-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股市中赚钱?
- 高股息红利股分红后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